二十世纪中国史的研究,相当可观的成果来源于对历史分期的讨论,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史学指导下,对中国古代封建分期的研究。

但是以日本学者内藤湖南为始的京都学派,由宫崎市定完善,以欧洲历史的古代,中世,近代三段分期为视角,研究中国历史,以大区段分期,将中国历史分为由上古至秦汉的古代;由魏晋南北朝至隋唐的中世;由宋至清的近世;以及二十世纪以后的最近世,提出了著名的“唐宋变革论”。

唐宋变革论非常敏锐的捕捉到了走进中古与走出中古两次变革,相较于魏晋封建论而言,该有其展现了走出中古后,唐宋之间的历史变革。

其指出,“唐代属于中世的末端,而宋代则是今世的端,期间包含着从唐末到五代的过渡时期,因此在文化性质上有着明显的差异。”

从政治上讲,是贵族政治的废弛与君主独裁的兴起。孟德斯鸠指出,一个完全没有贵族的君主国总是一个纯粹而极端的专制国,因为贵族是调剂君权的,贵族把人们的目光移开,使其多少离开皇室。

自六朝到唐初,是贵族的社会,门阀是由传统形成的,而不是天子赐予的土地和人口,名门望族具有超然的政治地位。君主乃是贵族的共有物,其政治在于承认贵族特权的基础上才得以实行,君主一人无法掌握绝对权力,皇室只是贵族中的第一家族,居于贵族的代表,这是中世的状态

唐代的三省,中书省是天子的秘书官,草拟诏赦,但最终确定还需要门下省的同意。门下省代表着官员的舆论,掌封驳之权,因而在政治形式上,就由天子的中书和贵族舆论的门下共同决议。三省高官多出自贵族,因而君臣关系较为友善。随着专制权力的发展,封驳之权也走向衰落。

六朝贵族在唐末五代却衰落下去了,代之的是君主独裁,国家一切的权力,都为天子一人所独有。

宰相不再是辅佐天子,而是成为皇帝的秘书,宦官作为皇权的眷属,在唐末政治舞台上大放异彩。

官员的选拔不在完全依赖于从贵族阶级中选用,而是变为科举制。唐代的科技制度仍然是带有贵族性的,其“行卷”制度仍然带有汉代品评人物,以乡里评价入士的遗留。到了王安石变法,发生了巨变,考察由贴经和诗赋变为了经义与策论,选拔从人格主义改为务实主义。

政治斗争也从唐代以贵族为中心的权力斗争,在宋代也明显表现出了政治倾向上的不同,政治意见便成为了树立党派的主要目的,师生关系、地域关系成为朋党的主要因素了。

从经济上讲,宋代开始,货币经济进一步发展,实物经济进一步萎缩,货币进一步发展,甚至出现了飞钱和纸币,钱也开始使用个数而不是重量表示。

在文化上,汉学讲究疏不破注,到了宋代,以己意解经成了普遍的风气。更民间的词也迅速发展,以俗语作自由,朝着庶民性文学发展。